当前就业形势及建议
2 posters
回复: 当前就业形势及建议
现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同质话严重,学生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个稳定工作。
而现代大学生因大学的挥霍生活,在接触社会后也都想继续着稳定安稳的工作生活。
国家现在也在吉利的推崇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是可以希望有所改变现在的大学生氛围。
而现代大学生因大学的挥霍生活,在接触社会后也都想继续着稳定安稳的工作生活。
国家现在也在吉利的推崇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是可以希望有所改变现在的大学生氛围。
wangzi1538- 帖子数 : 3
积分 : 3
威望 : 1
注册日期 : 10-03-29
2010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作者:李素梅 来源:中国山东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0-03-25 15:10:27
“08年经济危机噬虐之时,我的大学之路走到了尽头。大学不再是躲避求职的港湾,那一年毕业即代表了失业。”驻济某高校的小马回忆说。
“09年大学毕业,经济危机余波意犹未尽,正巧我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可以躲避一下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待三年后再寻找就业机会。”北京某高校小苏平静地说。
“10年经济形势有了很大的转变,招聘单位增加了许多,这一年找工作我有信心。”上海某高校小孙说。
2008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引发雷曼兄弟倒闭,层层蔓延,这场经济界的海啸在世界掀起了震荡。裁员、减薪还有倒闭的命运随之而来。具体到中国市场,珠三角、长三角众多企业关门倒闭,金融机构宣布裁员,一般性公司不再投放或者缩减招聘计划。农民工、大学生纷纷卷起行囊,开始了漫长的归家之旅。2009年延续08年的余味,毕业生选择缩在大学的温柔乡里躲避严冬。2010年经济回暖,就业形势真的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地步了吗?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09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有可能达到700万之多。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问题。就像许多人提出的,大学生就业的新闻写来写去无非就是找工作难那点事,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又不能不写,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招聘会一窝蜂,记者也往前跟。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首先,高校扩招致使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步增加。当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时候,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不断攀升,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矛盾。
2001年全国毕业生人数115万,2010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30万,十年时间数字增加了5倍之多。在这期间,我国的GDP一直稳定在8%的增长速度,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就业面临泰山压顶之势。
其次,教育结构错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人才市场信息显示,有的公务员岗位是40个大学毕业生录取一个;而有的用人单位却抱怨说,招聘到满意的员工不容易。市场的需求是实用第一,而现在的大学教育则是“择高分录取”,分数之外的成绩往往不被重视。这种“一分遮百丑”的录取办法看似精确,但对学生的评价很不全面,也不公平。大学毕业生不受市场欢迎,折射出学校教育评价标准的错位。
再次,投入不足造成大学生质量下降。过去十年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中,来自政府部分只增长了3.5倍,来自个人捐款和个人办学经费增加60倍,来自学费的增长18倍,其他方面的经费增长36倍。过去十年,中国大学生入学人数增长了5倍,硕士研究生增长了6倍,博士研究生增长了3.5倍。而教师数只增长了1.7倍。财力的投入不足,造成了师资力量的不配套,直接导致学生质量的下降。大学的数量不是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就是学生质量低,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最后,大学生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观念停留在传统模式。许多大学生走进校园之后就像脱缰的野马,玩游戏、看电影、睡懒觉、去旅游等等,即便有的同学没有经历这些也只是在教师、餐厅、宿舍照例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大学四年,不学无术者找不到工作;拿着优异的成绩单者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原因在于只是死读书、读死书,没有社会经验。有的毕业生只认定了大城市,过着蜗居的日子,还在坚守着。这些现象反映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原因大多数在于自己。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大学毕业之后工作自来会找上门来;大学不是毕业后非要留在大城市发展,二、三线城市也会大有作为。
700万,庞大的就业大军涌向刚刚复苏的就业市场,场面是怎样的呢?3月20日上午,在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有25家国企提供5000个岗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专场招聘会,因为太受求职者热捧,主办方担心踩踏事件发生,不得不中途取消。武汉招聘会之所以会如此热捧,主要原因是招聘方是国企,应聘者都是冲着“国”字招牌来的。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月13日济南高新区国际会展中心招聘会,上午十一点会场应聘者寥寥无几,招聘单位工作人员吃饭、聊天。稀疏的应聘者,大多是抱怨招聘单位没有名气,提供岗位绝大多数是营销类,没有想做的体面工作。
这样的场面似乎每一年都会出现,也似乎和经济形势没有太大的关联。毕业生追捧的仍旧是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而对于一些小型民营企业的营销类岗位并没有多少的热情。问题随之抛来了,大学生找工作真的是难吗?如果你问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大多有这么几种说法:和专业相关的,只要不是销售类的,工资高点的,不要太累的,等等。这些都是模糊的概念,没有一条具体的答复。
这样的场面似乎很难确切的阐释就业难的问题,中国的就业状况真的就如新闻报道所说到了困境了吗?其实未必,中国大学生的数量不多,关键在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心态的问题。另外社会加在毕业生身上的无形枷锁,也束缚着他们前进的脚步。掏粪工、猪倌、擦皮鞋、卖豆腐,这些字眼和大学生结合起来,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很刺眼,随着社会上人们的理解,这些职业慢慢的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因此,毕业生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能力推销自己、用努力改变自己、用奋斗展示自己。最后,毕业生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相信他们一定能够等到风雨后彩虹出现的那一天。
“08年经济危机噬虐之时,我的大学之路走到了尽头。大学不再是躲避求职的港湾,那一年毕业即代表了失业。”驻济某高校的小马回忆说。
“09年大学毕业,经济危机余波意犹未尽,正巧我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可以躲避一下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待三年后再寻找就业机会。”北京某高校小苏平静地说。
“10年经济形势有了很大的转变,招聘单位增加了许多,这一年找工作我有信心。”上海某高校小孙说。
2008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引发雷曼兄弟倒闭,层层蔓延,这场经济界的海啸在世界掀起了震荡。裁员、减薪还有倒闭的命运随之而来。具体到中国市场,珠三角、长三角众多企业关门倒闭,金融机构宣布裁员,一般性公司不再投放或者缩减招聘计划。农民工、大学生纷纷卷起行囊,开始了漫长的归家之旅。2009年延续08年的余味,毕业生选择缩在大学的温柔乡里躲避严冬。2010年经济回暖,就业形势真的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地步了吗?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09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有可能达到700万之多。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问题。就像许多人提出的,大学生就业的新闻写来写去无非就是找工作难那点事,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又不能不写,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招聘会一窝蜂,记者也往前跟。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首先,高校扩招致使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步增加。当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时候,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不断攀升,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矛盾。
2001年全国毕业生人数115万,2010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30万,十年时间数字增加了5倍之多。在这期间,我国的GDP一直稳定在8%的增长速度,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就业面临泰山压顶之势。
其次,教育结构错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人才市场信息显示,有的公务员岗位是40个大学毕业生录取一个;而有的用人单位却抱怨说,招聘到满意的员工不容易。市场的需求是实用第一,而现在的大学教育则是“择高分录取”,分数之外的成绩往往不被重视。这种“一分遮百丑”的录取办法看似精确,但对学生的评价很不全面,也不公平。大学毕业生不受市场欢迎,折射出学校教育评价标准的错位。
再次,投入不足造成大学生质量下降。过去十年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中,来自政府部分只增长了3.5倍,来自个人捐款和个人办学经费增加60倍,来自学费的增长18倍,其他方面的经费增长36倍。过去十年,中国大学生入学人数增长了5倍,硕士研究生增长了6倍,博士研究生增长了3.5倍。而教师数只增长了1.7倍。财力的投入不足,造成了师资力量的不配套,直接导致学生质量的下降。大学的数量不是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就是学生质量低,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最后,大学生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观念停留在传统模式。许多大学生走进校园之后就像脱缰的野马,玩游戏、看电影、睡懒觉、去旅游等等,即便有的同学没有经历这些也只是在教师、餐厅、宿舍照例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大学四年,不学无术者找不到工作;拿着优异的成绩单者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原因在于只是死读书、读死书,没有社会经验。有的毕业生只认定了大城市,过着蜗居的日子,还在坚守着。这些现象反映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原因大多数在于自己。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大学毕业之后工作自来会找上门来;大学不是毕业后非要留在大城市发展,二、三线城市也会大有作为。
700万,庞大的就业大军涌向刚刚复苏的就业市场,场面是怎样的呢?3月20日上午,在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有25家国企提供5000个岗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专场招聘会,因为太受求职者热捧,主办方担心踩踏事件发生,不得不中途取消。武汉招聘会之所以会如此热捧,主要原因是招聘方是国企,应聘者都是冲着“国”字招牌来的。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月13日济南高新区国际会展中心招聘会,上午十一点会场应聘者寥寥无几,招聘单位工作人员吃饭、聊天。稀疏的应聘者,大多是抱怨招聘单位没有名气,提供岗位绝大多数是营销类,没有想做的体面工作。
这样的场面似乎每一年都会出现,也似乎和经济形势没有太大的关联。毕业生追捧的仍旧是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而对于一些小型民营企业的营销类岗位并没有多少的热情。问题随之抛来了,大学生找工作真的是难吗?如果你问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大多有这么几种说法:和专业相关的,只要不是销售类的,工资高点的,不要太累的,等等。这些都是模糊的概念,没有一条具体的答复。
这样的场面似乎很难确切的阐释就业难的问题,中国的就业状况真的就如新闻报道所说到了困境了吗?其实未必,中国大学生的数量不多,关键在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心态的问题。另外社会加在毕业生身上的无形枷锁,也束缚着他们前进的脚步。掏粪工、猪倌、擦皮鞋、卖豆腐,这些字眼和大学生结合起来,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很刺眼,随着社会上人们的理解,这些职业慢慢的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因此,毕业生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能力推销自己、用努力改变自己、用奋斗展示自己。最后,毕业生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相信他们一定能够等到风雨后彩虹出现的那一天。
2010年到2014年大学本科生的就业形势
第一产业:2010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是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数据,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数字最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 学好一门外语让你受益匪浅 著名的麦肯锡(Mckinsey)公司预测:在未来五年内,既有技术背景又有良好的语言能力的人才将有很大需求。我国将大量需求善用外语沟通的高端技术人才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在职的中年技术人员缺乏语言优势,在校大学生虽然能通过四、六级考试,但是普遍缺乏流利的外语会话能力,这也是高端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力的薄弱环节。 综观国外,美国的挑战者(Challenger)公司预测美国将来就业状况也提到了外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美国国际型大公司今后都需要会外国语言的人才,这样才能派往世界其他各国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国际化运作。其首席行政官预计只会说英语的人将无法申请更不可能得到类似工作机会。 因此,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育势在必行,外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取得书面高分上。特别是研究型高校要加强外语教学,把培养目标放在让学生能流利说好一门外语,外语语种并不限定为英语,但要达到流利对话程度。热门专业预测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将大量需要如下人才: 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核电、航天工业、制造业专业方向。 在前不久进行的浙大06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上,仅仅中广核一家单位就招聘了40多名学生,其他不少单位都表示相关学生有多少就要多少,这些专业的学生明显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我国核电发电仅占总发电量的2%,估计6年以后有望达到4%,但是国外已经大量利用核电发电,比如法国该比例已经达到75%以上。试想,如果我国未来要达到30-40%核电发电比例,每一个核电站需要1000人为计,这样计算出来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可观。据悉,像中广核这样的企业将向应聘者提供大量的国内外培训机会,在试用期间月薪就可达八千,一旦核电企业增加,相应的骨干技术人才就会得到很快的升迁,个人发展有相当前景。航空航天专业和制造业前景看好。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已经发射升空成功。接下去走出太空舱进行地面活动,建立空间站直到空间站对接,赶上世界一流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投入。过去,优秀的大学生不愿意到航空航天部门工作,因为条件艰苦收入低,但是目前已经大大改善。2005年航天科工集团在京单位就招了1151人。据中国航天集团人力资源部介绍,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中航集团职工的收入比国内同地区的收入水平高得多, 选修外语女生是男生的2.5倍研究生女生多于男生 根据2002年调查,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数量占总人数的43.95%,理工科背景的女生比例更低一些,以浙大为例,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女生人数占33%左右。但是相对于男生,女生在应聘和继续深造上受到一些歧视,用人单位和导师往往更喜欢男生,造成了一些女性大学生就业困难引发自信不足。从国际化背景看,女性就业其实更有优势。女生具有自己的优势。首先,在大学阶段女生学习勤奋成绩并不比男生差。目前进入企业中管层,必须达到硕士以上学历。从这个百分比来看,女生的机会相当多。其次,从外语学习来看,女生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 游客
2010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毕业生的人数的连年增加,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二、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对于刚刚迈入社会大学的大学生来说,很难迈入企业的大门。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比较多,首先是金融危机的爆发,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另外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去积极应对。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面对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学院鼓励学生树立就业信心,要正确对待就业难的问题。更多同学要积极走出去,到南方,到发达的地区去寻找就业机会,要转变就业思想,克服眼高手低的状况,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心理准备,在严峻的情况下,要不断积累自身经验,保持工作的稳定性,不要轻言放弃。
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毕业生的人数的连年增加,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二、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对于刚刚迈入社会大学的大学生来说,很难迈入企业的大门。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比较多,首先是金融危机的爆发,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另外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去积极应对。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面对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学院鼓励学生树立就业信心,要正确对待就业难的问题。更多同学要积极走出去,到南方,到发达的地区去寻找就业机会,要转变就业思想,克服眼高手低的状况,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心理准备,在严峻的情况下,要不断积累自身经验,保持工作的稳定性,不要轻言放弃。
???- 游客
金融危机对2010年大学生就业影响有多大?
金融危机,兄弟你知道不?”“管我们什么事啊,那是美国发生,对我们没什么关系?”………………虽然花旗、美林、贝尔斯登、雷曼等名字似乎有些遥远,但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它们的巨亏或破产已经在我们的内心产生了不小的震撼。金融危机肯定会影响到我们找工作,更何况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不怎么景气。本来全国各高校大学生统招人数的盲目扩张,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经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每个学生临近毕业都深感压力,偏偏又让我们赶上了这场金融危机,这对即将毕业的我们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从去年8月兴起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如今再也无法让中国人独善其身,特别是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损失比较严重,这直接影响了这些企业在学校招聘的人数,缩短了招聘的时间,国内某著名公司负责人说:往年我们一直都有在3月份进行校园招聘,不过今年将肯定不招聘了,受到美国的金融风暴的影响,我们不得不采取缩减人手开源的节流的方法,对于一些自然流失的职位空缺,我们将采取内部推荐的形式进行弥补,而不是像以往从校园上吸收新鲜血液。据我们了解还有不少企业取消了校园双选会,依依在调整招聘计划。我们这批“80后”还真是什么都遇上了,上学要交钱,毕业后要自己找工作,找工作又偏偏遇上全球性金融危机。虽然美国的金融危机传导到国内会相对滞后,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今后这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肯定好不到哪里去。首当其冲的会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等财会类专业,如果金融危机演化成为经济危机,那么其他专业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了。上半年我省台州、义乌等地区的个别中小型加工企业、外贸企业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出现停工歇业现象,这对大学生就业又是一个不好的信号。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本已经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才市现状,我们这些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成为我们2009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面对种种就业困难,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对于环境的骤变,大学生应该有所准备和思考,然后再准确出击,盲目是在不乐观的现实情况下的最糟糕的心态。欧阳晖认为,虽然整体就业环境比往年有所恶化,但应届毕业生如果能够在找准定位、应聘部门、应聘地区三个方面深思熟虑,还是可以在竞争激烈、环境欠佳的情况下脱颖而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完美的第一笔。一、 要找准定位,调整好心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切忌好高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放低薪酬要求,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深挖洞、广积粮”,多充实、提升竞争力,即便是可以“高成”也不妨先“低就”,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适应社会,从基础做起,不要眼光过高。凡事做到“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只有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方能做到心中有数、处惊不乱。对于我们这中缺少社会经验的我们来说更要做到这点,特别是在个人形象、气质、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需要加强,这是招聘单位说看重的,当然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二、审清情势,确定就业范围应届毕业生需要对应聘的部门进行分析,规避掉那些在企业经营压力下容易被裁减的部门。比如在新经济形势下,公关广告、品牌推广等不能直接产生利润的部门,预算是最先被截流的。求职者,尽可能地选择公司核心或者有潜力的部门就职,企业在扩张期和鼎盛期才考虑到的职位可能会被缩减,与其四面碰壁,不如寻找一个大的入职空间。在筛选应聘地区上,从以往的经验看来,这种经济震荡会突出表现在经济发达或者发展迅速的地区,比如深圳、浙江、上海等大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三、 增强大学生自身素质“既是危机,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在浙财院东方学院金融学会负责人潘金磊看来,危机才是锻炼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在危机意识中了解现状,慢慢摸索,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而应届毕业生李凯华体会最深的是,只有在熊市里证券公司才会迫切需求优秀的专业人才。早在大三时,就有一家证券公司准备与他签约,如今这样的橄榄枝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日前举办的一场恳谈会上,与会的20余家金融单位对那些上手快、一线操作能力强兼具较好的营销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依然“求贤若渴”。“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考生和家长提了个醒,读大学、选专业不能‘一窝蜂’。”省教育考试院相关专家如是说。近年来证券市场的红火,催生了一大批盲目报考财经类院校和专业的学生。报考的人多,毕业的人就多,如果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存在,那么他们找工作难也就不奇怪了。这时,反倒是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能顺利就业。因此在这位专家看来,只有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选好专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毕业生才会在面临金融危机等困境时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四、 变压力为动力,降低期望值大学生要客观认识到现在的就业形势很严峻,应该变压力为动力,只有正视就业压力我们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适当降低期望值,还要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放低姿态,要懂得从基层做起,吃苦耐劳,这样的态度更能获得就业机会,要打破传统的事事求稳,事事就顺的思想,树立新的市场竞争观念,有些学生对专业的前景不切实际,只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金钱第一、环境条件第一,不愿到待遇差、条件差的地方,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而错过一些良好的就业机会。五、另谋出路、继续深造当然自主创业,考研及公务员也是就业的一途径,但是这毕竟是少数。路何去何从,都得靠自己把握,要有不怕失败的精神,某网站最近对成功就业的调查,发现有48.9%的人成功秘籍是不断面试,积累面试经验,以量取胜;还有21.6%的被访者是因所学专业抢手而成功;而名牌效应和关系效应比以往有明显降低,只占8.0%和11.4%。这些总体反映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定位:从单纯追求名气、注重关系、人际利益而逐渐转化到重视个人能力的务实层面。其实,大学,只是证明你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知识,但远远没达到是人才的地步。人才是既具有理论素养,还要有适应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家庭环境的能力,要有学习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己当做“文盲”来看待,在社会中不断的接受新的东西。金融风暴不怕,可怕的就是你没有信心在社会中去竞争,去接受新的东西。谁能经得住考验,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 游客
2010大学生就业形势
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今年的就业压力仍然巨大。预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逐年递增,到2010年将达到700万左右。高校的新生入学工作还在陆续进行中,2010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招聘就已提前启动。
金融海啸来袭后,企业面对减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各项人力资源的挑战,各大企业不得不缩减人力资源成本,减少招聘人数。四大会计事务所之首的毕马威最早公布了2010年的招聘计划,成为第一个公布详细招聘计划的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毕马威2010届将新招员工约1700人,与2009届的近2000人的招聘规模缩减了约300人。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以及非常状态下的一年见习生制度等积累的就业压力,2010届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预计仍然巨大,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2010年高校毕业生总劳动力富余 ,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小 ,农业缺218万,工业缺1220万,第三产业缺口325万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劳动力大量闲置现象。
但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9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
良好的外语会话能力将提高你的就业竞争力
综观国外,美国的挑战者(Challenger)公司预测美国将来就业状况也提到了外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美国国际型大公司今后都需要会外国语言的人才,这样才能派往世界其他各国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国际化运作。其首席行政官预计只会说英语的人将无法申请更不可能得到类似工作机会。
著名的麦肯锡(Mckinsey)公司预测:在未来五年内,既有技术背景又有良好的语言能力的人才将有很大需求。我国将大量需求善用外语沟通的高端技术人才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在职的中年技术人员缺乏语言优势,在校大学生虽然能通过四、六级考试,但是普遍缺乏流利的外语会话能力,这也是高端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力的薄弱环节。
2010年热门就业专业预测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325万人,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预计2010年就业吃香的为民航类、机械制造类、材料类、精算、护理这几类的专业或相关专业
航空航天专业和制造业前景看好。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已经发射升空成功。接下去走出太空舱进行地面活动,建立空间站直到空间站对接,赶上世界一流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投入。过去,优秀的大学生不愿意到航空航天部门工作,因为条件艰苦收入低,但是目前已经大大改善。2005年航天科工集团在京单位就招了1151人。据中国航天集团人力资源部介绍,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中航集团职工的收入比国内同地区的收入水平高得多,而中航骨干人才的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制造业发展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从发展的眼光看,把“世界车间”打造成“世界工厂”势在必行。制造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端研发人员、管理人员,这些都是研究型大学培养人才的方向。
“十一五”期间,国家产业政策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研发此类新型材料的人才自然成为企业的注目焦点。
精算师,就是一个公认为“钻石领”、国外年薪过百万、国内月薪上万元的职业。目前,精算师是国内各大保险公司争夺的焦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精算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仅有百余名精算师,随着国外保险公司进入中国,我国未来5年急需5000名精算人才。目前,每年高校毕业的精算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精算师是保险业的精英,是集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和投资学等各类知识于一身的保险业高级人才,总之,精算师是同“未来不确定性”打交道的,宗旨是为金融决策提供依据。一个合格的精算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精算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熟悉所处保险市场的保险法规以及与保险相关的税务、会计、投资等领域的知识。当然,精算人的就业面也并非是保险公司一条路,对新人来说,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公司、银行、保监会等机构,都需要精算师加入。而在保险公司里,精算师也有很多专业方向可以选择,涵盖寿险、产险、团险和投资等领域。不过,要对众多想加入精算行业的年轻人提个醒,想要成为钻石领,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要有抵抗压力和从零开始的心理准备。精算工作就像是跟时间赛跑,上级上午出题目,下午就要求给出答案,而这些决定往往是需要承担重大风险的决策性问题。因此,精算师做决定不仅要快,还要精确。精算工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喜欢稳定、不愿意变动的人不适合做精算师,而且精算师资格证的考取难度也相当大。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 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金融海啸来袭后,企业面对减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各项人力资源的挑战,各大企业不得不缩减人力资源成本,减少招聘人数。四大会计事务所之首的毕马威最早公布了2010年的招聘计划,成为第一个公布详细招聘计划的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毕马威2010届将新招员工约1700人,与2009届的近2000人的招聘规模缩减了约300人。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以及非常状态下的一年见习生制度等积累的就业压力,2010届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预计仍然巨大,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2010年高校毕业生总劳动力富余 ,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小 ,农业缺218万,工业缺1220万,第三产业缺口325万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劳动力大量闲置现象。
但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9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
良好的外语会话能力将提高你的就业竞争力
综观国外,美国的挑战者(Challenger)公司预测美国将来就业状况也提到了外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美国国际型大公司今后都需要会外国语言的人才,这样才能派往世界其他各国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国际化运作。其首席行政官预计只会说英语的人将无法申请更不可能得到类似工作机会。
著名的麦肯锡(Mckinsey)公司预测:在未来五年内,既有技术背景又有良好的语言能力的人才将有很大需求。我国将大量需求善用外语沟通的高端技术人才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在职的中年技术人员缺乏语言优势,在校大学生虽然能通过四、六级考试,但是普遍缺乏流利的外语会话能力,这也是高端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力的薄弱环节。
2010年热门就业专业预测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325万人,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预计2010年就业吃香的为民航类、机械制造类、材料类、精算、护理这几类的专业或相关专业
航空航天专业和制造业前景看好。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已经发射升空成功。接下去走出太空舱进行地面活动,建立空间站直到空间站对接,赶上世界一流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投入。过去,优秀的大学生不愿意到航空航天部门工作,因为条件艰苦收入低,但是目前已经大大改善。2005年航天科工集团在京单位就招了1151人。据中国航天集团人力资源部介绍,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中航集团职工的收入比国内同地区的收入水平高得多,而中航骨干人才的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制造业发展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从发展的眼光看,把“世界车间”打造成“世界工厂”势在必行。制造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端研发人员、管理人员,这些都是研究型大学培养人才的方向。
“十一五”期间,国家产业政策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研发此类新型材料的人才自然成为企业的注目焦点。
精算师,就是一个公认为“钻石领”、国外年薪过百万、国内月薪上万元的职业。目前,精算师是国内各大保险公司争夺的焦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精算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仅有百余名精算师,随着国外保险公司进入中国,我国未来5年急需5000名精算人才。目前,每年高校毕业的精算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精算师是保险业的精英,是集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和投资学等各类知识于一身的保险业高级人才,总之,精算师是同“未来不确定性”打交道的,宗旨是为金融决策提供依据。一个合格的精算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精算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熟悉所处保险市场的保险法规以及与保险相关的税务、会计、投资等领域的知识。当然,精算人的就业面也并非是保险公司一条路,对新人来说,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公司、银行、保监会等机构,都需要精算师加入。而在保险公司里,精算师也有很多专业方向可以选择,涵盖寿险、产险、团险和投资等领域。不过,要对众多想加入精算行业的年轻人提个醒,想要成为钻石领,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要有抵抗压力和从零开始的心理准备。精算工作就像是跟时间赛跑,上级上午出题目,下午就要求给出答案,而这些决定往往是需要承担重大风险的决策性问题。因此,精算师做决定不仅要快,还要精确。精算工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喜欢稳定、不愿意变动的人不适合做精算师,而且精算师资格证的考取难度也相当大。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 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 游客
2010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其实工作不难找,不过是有的大学生总期望一读完大学出来就有一份高薪水的工作,这个观点是完全的错误,而且读完书,工作的时候不一定是跟你对口的专业所以一定会跟想像有太大的区别,建议在读的时候可以去做一些兼职,实习,那可以帮助你对现在社会的需求有更多的了解,到毕业的时候找工作自己已经有一个底子加经验,那会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
??- 游客
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2010高校就业趋势预测 最近国家教育部公布了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数据显示为413万,比今年又增加了78万,预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逐年递增,到2010年将达到700万左右。将如何解决这些技术劳动力的就业?未来几年里,还有哪些缺口专业?热门专业有哪些?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输出机构,未来专业设置应该如何规划呢?女性人才就业状况前景如何呢?每日商报结合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和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提供的相关材料,独家发布2010高校就业趋势预测。 总劳动力富余 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小 农业缺218万工业缺1220万第三产业缺口325万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劳动力大量闲置现象。 但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第一产业:2010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是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数据,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数字最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 学好一门外语让你受益匪浅 著名的麦肯锡(Mckinsey)公司预测:在未来五年内,既有技术背景又有良好的语言能力的人才将有很大需求。我国将大量需求善用外语沟通的高端技术人才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在职的中年技术人员缺乏语言优势,在校大学生虽然能通过四、六级考试,但是普遍缺乏流利的外语会话能力,这也是高端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力的薄弱环节。 综观国外,美国的挑战者(Challenger)公司预测美国将来就业状况也提到了外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美国国际型大公司今后都需要会外国语言的人才,这样才能派往世界其他各国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国际化运作。其首席行政官预计只会说英语的人将无法申请更不可能得到类似工作机会。 因此,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育势在必行,外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取得书面高分上。特别是研究型高校要加强外语教学,把培养目标放在让学生能流利说好一门外语,外语语种并不限定为英语,但要达到流利对话程度。
??- 游客
2010大学生就业形势
中华英才网发布的最新就业指数调查显示:2010年的就业形势无疑是30年来最严峻的!
首先,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直接影响到很多企业的发展,也波及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就业市场,企业裁员、减薪,大批从业人员转行,跳槽寻求高薪稳定的职业!
其次,从下图可看出,2004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呈逐年递增之势,2009年突破600万大关,供求关系的偏离值正在加大!高校不断扩招,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这对于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或工作经验不足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一缩一增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将有大批就业者被企业拒之门外!去年近1/3的大学毕业生因缺乏技能而离职,表明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所学非企业所需,毕业之后难以在职场上站稳脚跟。另一方面,很多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往往很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甚至成为企业抢手人才!于是,“再培训”、“充电回炉”成为众多求职者获取高薪的又一捷径。因此,要改变现状,首先要选准行业,选对培训机构,再选一个符合自身基础的课程。一所高附加值的培训机构,不仅能让学员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还能短期内提高学员的工作技能及项目实践经验,毕业即成为企业抢手人才。
国内调查公司计世资讯发布的研究报告称,3G时代网络技术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以上,根据经济学家胡鞍钢的估算,3G正式启动之后,每年将直接增加100万个以上网络技术人员就业机会,中华英才网近日也发布的就业指数调查显示,从全国行业职位整体分布来看,计算机、信息服务行业仍以近20%份额占据着招聘热点行业首席,而网络工程师需求量每年的缺口超过60万人,而且这个数据随着中国网络的普及而快速递增。
??- 游客
2010年大学生具体就业形势分析
一、2009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10万,这些应届毕业生急需要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毕业生就业面临最冷“寒冬”,主要表现在:
1、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2009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由于国家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待就业毕业生数目巨大。在金融浪潮席卷而来,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09年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2)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预计我国在未来几个月乃至相当长时间里可能面临经济发展减速、出口减少、财政减收、外汇储备缩水以及待业人员增加等情况;(3)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在进一步完善我国雇佣关系各项规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导致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2、 从用人单位角度看:
(1)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一些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院校,由于所设专业限制,所受冲击必将更大;(2)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学历要求更高。在强调能力决定未来的今天,学历仍然被视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从今年下半年各地举办的人才供需交流会以及我校举办的秋季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来看,尽管经济“萧条”,但一些知名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还是提供了一定的用人计划,但企业的门槛提高、待遇降低,却是可以明显感到的变化。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所以,在招聘一些岗位时,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男性。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用人单位很难像以往那样给予新晋员工较长时间的实习和培训。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愿意录用那些有相关工作经验、可以直接投入工作的应聘者;(3)《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增加了单位用人成本,保障了弱势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谨慎,在情况不明朗,需求不紧迫的时候,一般较少或不考虑增加招聘计划。
3、从学生角度看:
(1)“硬件”缺乏。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即学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目前的现状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理论素养不高,专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2)“软件”缺乏。除了所需的“硬件”外,毕业生还需要一些“软件”傍身。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就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使得部分毕业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4)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一些毕业生打算延迟就业,期待危机过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殊不知,不及时就业一方面使自己前面的投入一无所获,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自身作为应届生应有的优势。
二、2009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
虽说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伤害,其他国家都面临着一个经济衰退的问题,我们国家各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实际上它对我们的实体经济影响并不是很大。国家有充分的资金,充足的资源,可以抵挡金融危机带来的金融上的压力。甚至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学生今天碰到的是 “从结构性失业走向充分就业、走到满意就业”的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主要表现在:
1、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我国经济将保持又快又好发展,这对社会的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是个有力拉动;(2)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有力的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稳定的发展。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不是金融危机,而是正在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势必要有一些企业、一些人在这一轮的更新中被淘汰。但是产业结构更新后,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大学生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性工作的铺垫、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兴起,这些工作都是需要高素质的人去做的,大学生的机遇也就来了;(3)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用武之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4)《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法律保障。
2、从单位角度看:
(1)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必将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大户。根据历年统计,国家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吸纳人数占到应届生总数的12.7%左右,今后这一块市场必定稳中有升;(2)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招聘数量不会有太大减少;(3)随着国家鼓励消费、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拓,制造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对于人力资源需求将进一步扩大;(4)随着法律的完善,单位也逐步完善自己的用人制度,以前非法用工、拖欠工资等现象得以从根本上消除。
3、从学生个人而言:
(1)提升自身“硬件”与“软件”。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2)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有的同学本来不打算考公务员或研究生,只想到企业去工作,现在也发现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公务员或研究生也不错。从长远看,这极有可能成为提高就业层次的重要手段。
注意:稍微借鉴点就行了昂。我和存都写了这些,别出线雷同的。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10万,这些应届毕业生急需要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毕业生就业面临最冷“寒冬”,主要表现在:
1、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2009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由于国家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待就业毕业生数目巨大。在金融浪潮席卷而来,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09年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2)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预计我国在未来几个月乃至相当长时间里可能面临经济发展减速、出口减少、财政减收、外汇储备缩水以及待业人员增加等情况;(3)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在进一步完善我国雇佣关系各项规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导致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2、 从用人单位角度看:
(1)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一些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院校,由于所设专业限制,所受冲击必将更大;(2)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学历要求更高。在强调能力决定未来的今天,学历仍然被视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从今年下半年各地举办的人才供需交流会以及我校举办的秋季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来看,尽管经济“萧条”,但一些知名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还是提供了一定的用人计划,但企业的门槛提高、待遇降低,却是可以明显感到的变化。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所以,在招聘一些岗位时,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男性。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用人单位很难像以往那样给予新晋员工较长时间的实习和培训。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愿意录用那些有相关工作经验、可以直接投入工作的应聘者;(3)《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增加了单位用人成本,保障了弱势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谨慎,在情况不明朗,需求不紧迫的时候,一般较少或不考虑增加招聘计划。
3、从学生角度看:
(1)“硬件”缺乏。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即学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目前的现状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理论素养不高,专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2)“软件”缺乏。除了所需的“硬件”外,毕业生还需要一些“软件”傍身。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就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使得部分毕业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4)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一些毕业生打算延迟就业,期待危机过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殊不知,不及时就业一方面使自己前面的投入一无所获,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自身作为应届生应有的优势。
二、2009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
虽说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伤害,其他国家都面临着一个经济衰退的问题,我们国家各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实际上它对我们的实体经济影响并不是很大。国家有充分的资金,充足的资源,可以抵挡金融危机带来的金融上的压力。甚至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学生今天碰到的是 “从结构性失业走向充分就业、走到满意就业”的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主要表现在:
1、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我国经济将保持又快又好发展,这对社会的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是个有力拉动;(2)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有力的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稳定的发展。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不是金融危机,而是正在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势必要有一些企业、一些人在这一轮的更新中被淘汰。但是产业结构更新后,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大学生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性工作的铺垫、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兴起,这些工作都是需要高素质的人去做的,大学生的机遇也就来了;(3)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用武之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4)《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法律保障。
2、从单位角度看:
(1)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必将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大户。根据历年统计,国家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吸纳人数占到应届生总数的12.7%左右,今后这一块市场必定稳中有升;(2)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招聘数量不会有太大减少;(3)随着国家鼓励消费、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拓,制造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对于人力资源需求将进一步扩大;(4)随着法律的完善,单位也逐步完善自己的用人制度,以前非法用工、拖欠工资等现象得以从根本上消除。
3、从学生个人而言:
(1)提升自身“硬件”与“软件”。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2)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有的同学本来不打算考公务员或研究生,只想到企业去工作,现在也发现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公务员或研究生也不错。从长远看,这极有可能成为提高就业层次的重要手段。
注意:稍微借鉴点就行了昂。我和存都写了这些,别出线雷同的。
?????- 游客
就业准备
尽管大学生就业当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非常乐观的,虽然我们不能指望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总是一帆风顺的。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潜在的经济需求是极大的。更关键的是,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这些需求已经被成功启动,首先在大中城市,然后是沿海的小城市与农村地区,随之而来的将是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中国同时兼具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工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最为关键的经济发展平台。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都将是吸引就业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 特别重要的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将会更大。全球竞争以及中国总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中国不能永远享受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应该有比较大的空间。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国家创新战略,这将使得我国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基于长期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的高端劳动力群体。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初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这为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长准备了广阔的空间。 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会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政府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施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含高职毕业生)的一切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以及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优化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配置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就业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实施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是国际惯例。美国的补偿措施就包括联邦政府贷款减免政策、各州贷款减免计划、军队贷款偿还计划(激励毕业生到军队服役)、美国护理教育贷款偿还计划(受益的护士在护士短缺地区合格的机构提供服务)等。我国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就业激励政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政策在2004年以后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国务院规定,政府支持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等重大项目,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力度,扩大由中央财政支持的西部志愿者规模。国家就业激励政策的实施将会更有效地支持国家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最终实现个人、用人单位和国家“三赢”结果。 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将会逐步改进大学生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第一,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大学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知识化与全球化使得就业政策与教育政策正在围绕“职业路径”进行重组,整合教育与工作的联结机制,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与满意就业的目标。大学已经开始强化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大学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能力,增强大学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为此,我国的大学可能需要创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专业乃至于创新大学,创新高等教育。 第二,大学正在将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行动。在教学模式创新行动方面,以强化通识教育为目的的通识型教学、以需求驱动的实践基地建设为标志的实践型教学、以强调研究方法为内容的研究型教学、以拓宽国际视野为目标的国际型教学、以培养就业能力与学习能力为内容的能力型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参与和投入为目标的参与型教学等都在不断尝试,试图通过教学创新,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学毕业生。 第三,在职业指导服务方面,大学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校友的人脉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社会招聘信息传递给毕业生,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借助讲座、座谈、模拟、案例、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要求,改进他们展示专业水平的能力;大学正在寻求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转换传递给各个具体的教学和研究部门,然后这些部门再基于社会的需求创新课程,创新专业甚至于创新大学。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市场能力”。
old man- 游客
当前就业形势及建议
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08年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的“就业岗位蒸发”,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约有2.3亿农民工,其中外出人员约有1.3亿。这支“生力军”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数据给我们求职者朋友无形之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作为求职者须脚踏实地,立足现实求发展。今年是因为金融风暴或者是国家、地方的措施不利也好,但是我们总是要生活。那怕是金融风暴要持续多久,国家、地方的相关法规晚些执行。 作为社会中的人,须勇敢面对,多问一下自己:首先是你是否具备应对风险的能力?大专生在大街上走的比比皆是,失业人员在外面屡见不鲜,当然不只是大环境的问题,其实作为失业者本身也有问题,那就是你的能力是否在企业中充分体现?是否具备抗风险的能力?如果都具备上述能力了,我想失业的就不是你!是否选择就业与学习,主要看你是否具备应对风险的能力。 给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完善你的人生生涯。 一、给自己定位即:职业目标定位。列举3个以上你的最想做的工作,然后根据难、易进行选择,选择出最容易达到的工作。 二、将你想从事的工作进行目标分解。用最短的、最快的、最便捷的方法进行分解. 三、制定工作进度表(求职时间、在职学习时间、能力提高时间等) 一个人想找工作或者是继续学习,关键的是给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定位,如果你的职业生涯未规划好,会影响你的人生生涯.机会是为有备的人而准备的,先给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吧! 凡事开头难,须立足现实。需要说明的一点:你所学的专业不一定就能找到对口的工作,最佳的是多专为妙!自己多找一下自己的问题,是不是要求过高?还是机会没有把握住?是不是自己的求职目标不明确? 先给自己做职业定位吧! 路在自己脚下,怎么走关键看自己,而路关键的只有几步。。。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希望上述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由Admin于周二 三月 23, 2010 5:56 pm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1次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